农业

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被描述成几乎都是农民或者工人出身,所以在淘金热结束之后,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回归自己的老本行。除了捕鱼、种植香蕉、烟草种植、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农场种菜被华籍菜农垄断了。

很多的菜园都是租给510个人一组的农民,这种租约安排非常适合那些经常要去中国而且一去就是一两年的菜农。他们离家在外的时候,菜园收益会转给临时菜农囊中,但原主人回来,一切回归正常。种植的蔬菜收成之后会拿到街上贩卖,抑或拿到中国摊贩集中的悉尼贝尔摩市场那里售卖。英语有限的菜农会把自己整车的蔬菜卖给华人经销商,让他们把蔬菜拿去市场卖,所以悉尼秣市商铺上面的客栈会在开墟日客满,因为菜农会过个夜再打道回府。

在悉尼,菜园主要遍布于罗斯湾至兰德威克,横跨博特尼湾到拉佩罗斯,也有一小部分高要人在亚力山德亚经营菜园。在威洛比和费尔菲尔德也有一些菜园,而在切斯特斯山、卡姆登、帕拉马塔郊区和温莎等地,平均都有一到两个菜园。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乡村地区,几乎每个镇都会有一个华人菜园,而且很多偏远营场的华人厨师都会自己种植蔬菜。

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移民限制法案下进来的澳洲菜农帮工或者临时工,跟不上老菜农退休的进度。因此,蔬菜种植反而被意大利人和其他战前移民给垄断了。

华人也从事捕鱼,烟草和香蕉种植等领域。19世纪中期,在麦考瑞湖,布肯湾,史蒂芬港,杰维斯湾以及双水湾附近,兴起华人捕鱼腌鱼的产业。但是到了1880年,中国人垄断捕鱼业的日子已结束。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奥伯里,楠德尔,尤其是马尼拉地区的烟草种植是由华人开创的,到了1891年,共有464名烟草种植工人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但仅在短短的十年后工人数目骤降到只剩89人。香蕉贸易对于很多在悉尼的华人店铺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很多店主在斐济有香蕉种植园。进口香蕉关税的上涨导致不少店主把香蕉种植园移到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地区,到了1919年,马伦宾比有将近500公顷的土地为华人拥有或租赁。已有规模的欧洲园主发起抵制运动,退役军人试图加入种植行业,加上土地法令限制华人拥有土地所有权等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蕉种植园的扩张。

对于很多华人来说,菜园种菜并不是他们在农业领域的唯一追求,挣到的钱通常是寄回中国老家乡下用来买稻田,买到的田地通常承包给别人种稻米,等到稻米成熟后再拿去价格波动的市场贩卖。他们留块小地作为退休后种菜自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详细资料请看…

On market gardens

广告
%d 博主赞过: